教師資格證考試《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》全真試
- 時間:
- 2018-05-15 15:11:23
- 作者:
- 蔡老師
- 閱讀:
- 來源:
- 江西教師資格證




一、單項選擇題(本大題共30小題,每小題1分,共30分)
1.學校的中心工作是( )。
A.思想品德教育工作
B.教學工作
C.校外活動
D.教師的培養工作
2.課程目的為個體發展和幸福服務,課程內容提倡廣泛,課程實施尊重兒童,講究方法,這是( )課程觀的觀點。
A.人文主義
B.科學主義
C.知識本位
D.能力本位
3.日常教學活動中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到“舉一反三”、“觸類旁通”、“聞一知十”,這種現象在教育心理學上稱為( )。
A.遷移
B.同化
C.順應
D.模仿
4.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( )。
A.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
B.轉變舊的學習方式
C.倡導建構的學習
D.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
5.古羅馬的昆體良在《論演說家的教育》中,提出了( )的學習過程理論。
A.“模仿、理論、練習”’
B.“明了、聯想、系統、方法”
C.“困難、問題、假設、驗證、結論”
D.“博學之、審問之、慎思之、明辨之、篤行之”
6.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與任務、知識的范圍、深度和結構、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( )。
A.課程標準
B.教學計劃
C.課程
D.教材
7.在教育活動中,教師負責組織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,采用科學的方法,獲得良好的發展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( )。
A.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
B.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
C.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
D.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不能起到主導作用
8.提出教師成長公式“經驗+反思=成長”的是( )。
A.加涅
B.羅森塔爾
C.戴爾
D.波斯納
9.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的特征是( )。
①強制性②普遍性③基礎性④地方性
A.①③④B.①②④c.①②③D.①②③④
10.杜威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結構是( )。
A.誘導學習動機→領會新教材→鞏固知識→檢查
B.設置問題情境→確定問題或課題→擬定解決課題方案→執行計劃→總結與評價
C.明確結構、課題和資料→建立假說、推測答案→驗證→得出結論
D.個別解釋→種類解釋→掌握規律→獲得理解
11.許多人利用早上時間學習、記憶,其效果優于白天,這是因為早上不受( )的干擾。
A.雙重抑制
B.多重抑制
C.前攝抑制
D.倒攝抑制
12.學生的需要是教育過程的( )。
A.結果
B.環節
C.目標
D.出發點
13.遺忘曲線的首先提出者是( )。
A.巴甫洛夫
B.艾賓浩斯
C.斯伯林
D.弗洛伊德
14.“如果給我一打嬰兒。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,或者醫生、律師、商人和領導者,甚至于乞丐和盜賊”。說這句話的人是( )。
A.華生
B.洛克
C.柯爾伯格
D.皮亞杰
15.學生管理的終極目的是( )。
A.學業成功
B.人性完善
C.適應社會
D.身心健康